来源:环球时报
走过疫情起伏的三年,进入2023年的世界仍然面临地缘政治冲突、经济衰退、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多重挑战,该怎样应对挑战,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才能走向未来,是困扰全球的重大问题。世界很多机构、智库近期纷纷发表报告对未来进行预测。1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实践与成效。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近日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2023》称,两年内人类面对的前10位风险中有5个是气候环境问题。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在对人类现代化历史及当前存在问题进行充分透视的基础上提出的。此外,坚持绿色发展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正如《白皮书》所阐述的,“中国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人民在优美生态环境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白皮书》发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向世界阐述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可行性。过去人们有一个疑惑:搞绿色发展,不搞“GDP崇拜”,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白皮书》给出的数据清晰地表明,即便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也可以做到让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消耗逐渐脱离。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2021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2012年下降26.4%。
从《白皮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条重要经验,推动绿色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绿色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工作,也不仅仅是一项经济工作。从更高的角度看,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中国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均衡处理发展和保护、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等一系列关系。通过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是对原来粗放式发展的超越。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促使经济社会变革。推进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是关键。中国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着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经济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生态环境部负责人在《白皮书》发布会上介绍,过去10年是中国生态环境立法力度最大、监管执法尺度最严、法律制度实施效果最显著的10年。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环保领域现行有效的法律达到30多部,生态环保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此外,中国逐步建立完善政府有力主导、企业积极参与、市场有效调节的体制机制,更好激发全社会参与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并且,中国建立完善推进绿色发展的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可以看到,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也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过程。
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白皮书》用大量事实证实: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截至2021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8%,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超3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截至2021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84万辆,占全球保有量的一半左右。这些数字不仅说明中国在关系到全球向低碳绿色转型最关键的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方面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进展不但使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成为现实,也使世界向碳中和转型成为可能。正像国际能源署(IEA)等机构指出的,人类之所以能够迈向净零排放的目标,是因为过去10年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成本降低近90%,电动汽车技术成熟而能够大面积市场化。这些奠定了人类未来的技术和产业进步,是因为中国在绿色发展过程中作出了特别贡献!
此外,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还是“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在推动全球合作,共同应对人类的气候、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挑战上,中国的作用有目共睹。《白皮书》还指出,中国始终致力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同时,中国还广泛开展绿色发展双多边国际合作,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总之,刚刚发布的《白皮书》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可持续之路。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建新的生态文明。(作者是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3月5日提请审议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外国媒体和国际人士表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复苏”
中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全面详实,客观总结了过去一个阶段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年预期目标和科学务实的工作建议。”日本帝京大学教授露口洋介认为,过去五年,地区冲突、新冠疫情等给全球带来挑战,中国经济仍取得了年均5.2%的增长,十分不易。
法国席勒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问题专家塞巴斯蒂安·佩里莫尼表示,过去几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发展成就的取得殊为不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运行将实现整体好转。”
“街道人流如织,电影院人来人往,餐馆座无虚席……从线上到线下,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复苏。”巴西《论坛杂志》在报道中表示,最新数据表明,外国对华投资正在增加,月度银行贷款增幅超出预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在2023年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墨西哥《普埃布拉地区报》报道称,中国在维持总体通胀水平稳定情况下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今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2.6%,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凸显经济活动正在快速回升”。
波兰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经济系主任迪莫·阿塔纳索夫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前景尚不明朗。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冲击,正走在稳步复苏的轨道上。”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内容吸引了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中研究中心研究员西佐·恩卡拉的关注。他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这证明各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并没有统一标准,应根据自身国情来确定。中国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减贫发展经验,这些经验分享给包括南非在内的其他国家,将推动全球减贫事业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目标是理性务实的”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中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处于阴霾下的世界经济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今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上调至5.2%,较去年10月的预测调高0.8个百分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充分考虑了当前中国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露口洋介表示,“国际机构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抱有信心。中国积极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目标,符合当下中国经济运行走势和经济发展规律。”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表示,“这样的目标是理性务实的。”
阿联酋《海湾新闻》网站在报道中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制造业、服务业等快速反弹。在此基础上,中国设定的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符合实际,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将推动经济更强劲增长。”
泰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顾问、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阿颂西表示:“中国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动力。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物流更加畅通,工业企业生产转好,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将在扩大开放中与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工作重点包括: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政府工作报告增强了外资对华投资的信心。”巴西瓦加斯基金会金融专家夏华生说,“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中国仍将是国际投资的热土。”
菲律宾专栏作家李天荣表示,近年来,国际局势持续动荡,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中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中国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合作,有助于增强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
“在中国,民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尼泊尔中国学会主席马萨姆·欧哈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把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作为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突出体现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认为,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一环,是包括古巴在内的大多数拉美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许多拉美国家积极拓展对华出口,中国经济成就对这些经济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佩里莫尼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今年工作重点之一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中国将在扩大开放中与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积极意义。”马斯洛夫认为,中国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利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为稳定全球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恩卡拉认为,“中国在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同时,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保护、持续扩大开放,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这对世界意味着更多机遇。”
(本报北京、里约热内卢、东京、巴黎、墨西哥城、华沙、约翰内斯堡、莫斯科、迪拜、曼谷3月8日电 记者吴刚、毕梦瀛、朱玥颖、刘玲玲、彭敏、禹丽敏、邹松、肖新新、任皓宇、赵益普,赵以纯对本文亦有贡献)